师生园地当前位置: 首页 >  通识教学部 >  师生园地 >  信息正文

【泰山通识双师教学】第67期:从“信息茧房”到“劣币驱逐良币”——跨学科视角解读如何破除认知壁垒

时间:2025-11-12 18:50:26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2025年11月11日,通识教学部孙以雪老师与李潇潇老师围绕传播学中的信息茧房和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展开跨学科对话,开展了一场双师课堂。算法推荐下的“信息食谱”如何影响我们的认知?经济学中的“劣币驱逐良币”与信息茧房有何关联?这场双师课堂给出了解答。

课堂伊始,孙以雪老师通过展示一男一女两个不同的抖音推荐页面,让学生猜测对应的用户性别,引导学生思考算法为我们制定的信息食谱如何影响认知,自然引出信息茧房的概念。信息茧房就像为我们每个人量身定制的信息食谱,长期接受单一信息会影响我们对真实世界的认知。随后展示的词云图对比更加直观呈现了这种差异。男性与女性、父母与孩子的推荐内容存在明显区隔:男性很少刷到女性常见内容,孩子也难以看到父母接触的信息世界。孙以雪老师强调,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信息茧房中。

当孙以雪老师询问经济学中是否存在类似现象时,李潇潇老师引入了信息不对称概念,从经济学角度解释了市场交易中信息分布不均的现象。李潇潇老师以近期西北舆论风波东北雨姐的案例,生动阐述了信息差如何影响消费者决策。她指出,信息茧房与信息不对称本质上都源于信息获取和传播的不平衡。

 针对信息茧房的社会影响,孙以雪老师分析了其如何影响社会风气:受市场驱动,创作者会倾向于生产受欢迎的内容,而这些内容不一定就是优质的。她引用抖音平台拼好摇做团播以前是干什么的等案例,说明了信息茧房带来的深层次影响。李潇潇老师则从经济学角度指出,这一现象正是逆向选择劣币驱逐良币的体现。她引用古代经济学家贾谊奸钱日繁,正钱日亡的观点,说明在信息不对称环境下,劣质产品或服务可能驱逐优质产品或服务。孙以雪老师鼓励学生提出新媒体时代逆向选择的具体案例。同学们积极响应,讨论了标题党内容获取更多流量”“低俗内容比优质内容更易传播等现象,并共同探讨了应对策略。

在应对措施环节,李潇潇老师提出了经济学中的公共政策解决方案,包括加强信息披露、建立信用体系等机制设计,以减少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孙以雪老师则从传播学角度,介绍了大众传媒通过议程设置引导社会价值观的方法。她认为,媒体应当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内容优化和价值观引导,帮助公众突破信息茧房。

本次双师课堂不仅是传播学与经济学知识的一次碰撞,更是一场关于如何清醒认知我们所处信息时代的思维训练。这堂跨学科课程最终指向一个核心命题: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跨学科的批判性思维,才是我们抵御认知窄化、追求真知灼见的最有力武器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