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幻理论与当下年轻人热衷的游戏艺术相遇,当两位深耕不同领域的教师联袂讲授科幻课程,会碰撞出怎样的教学火花?11月3日14:55,蓬莱科幻学院(云端剧本杀学院)的《科幻与想象力》课堂上,孙继凯、薛瀛两位教师以“双师课堂”的创新形式,将“三个世界”“科幻设定”等知识与科幻游戏深度融合,不仅让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鲜活,更通过教学相长的互动模式,点燃了学生们对于课堂与艺术探索的兴趣。

此次双师课堂聚焦《科幻与想象力》通识必修课第四章“科幻文学(下)”,作为一堂核心的科幻文学创作理论课,“三个世界”理论是贯穿全场的关键知识点。在多数学生的印象中,理论讲解往往难逃“抽象、晦涩”的标签,而如何让这一源于英雄冒险故事的知识真正走进学生心里,成为两位教师设计课程的核心目标。两位老师在三亚研学期间便多次展开探讨,希望这次双师课堂能够让教师的专业积累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形成共振。

在第一节课,孙老师先以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以例为学生们搭建起“三个世界”的知识框架。作为英雄冒险故事的经典叙事模型,通常包含正常世界、非常世界、回归世界三个核心阶段。英雄从熟悉的日常环境中出发,踏上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冒险旅程,在历经考验后实现自我成长,最终带着收获回归日常或开启新的篇章。


随着第一节课理论基础的夯实,第二节课的“双师互动”环节更显精彩。“三个世界”也常见于电影和剧本杀创作,孙继凯老师先以自身深耕的电影领域为引分享经典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如何运用视听语言构建“三个世界”——主角前往木星探索神秘黑石的太空之旅是充满未知与危险的“非常世界”,而主角最终蜕变为“星孩”实则是对“回归世界”的升华。紧接着,来自剧本杀行业的薛瀛老师则以科幻剧本杀《蟪蛄春秋》为例,简述了玩家可以进入充满科幻元素异世界的冒险之旅。在分别讲解电影、剧本杀与科幻题材的融合后,两位老师巧妙地将话题引向“电子游戏”这一年轻人非常喜爱的新兴艺术形式。无论是电影的视觉冲击、剧本杀的沉浸互动,还是游戏的即时体验,本质上都是艺术表达的不同载体,而科幻游戏更是将叙事、互动、视听等完美融合,成为展现“三个世界”的绝佳样本。


孙老师以经典科幻游戏《重装机兵》为例,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游戏中的“三个世界”构建。在《重装机兵》的开放世界观中,主人公最初只是一个小镇战车工的儿子,平凡的日常便是典型的“正常世界”。而当他为了追寻梦想、拯救被超级人工智能“诺亚”系统威胁的世界时,便正式进入了“非常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公不断结识伙伴、升级战车、攻克难关,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英雄并击败最终反派时,也开启了新的“回归世界”。孙老师的讲解结合游戏画面的生动描述,让没玩过这款游戏的学生也能清晰感受到故事的脉络,课堂互动氛围达到高潮。

随后薛瀛老师则以《泰坦陨落2》为例,从游戏玩法与剧情角度解读其“三个世界”。他指出,《泰坦陨落2》主人公本是一名普通的步枪兵,日常训练构成了他的“正常世界”。当他的导师牺牲后,他接过导师的泰坦战甲“BT”肩负起阻止反派势力阴谋的使命时,便踏入了“非常世界”。游戏中玩家通过操控主人公亲身经历“非常世界”的每一次挑战,这种即时互动的体验让“三个世界”不再是生硬的理论,而是玩家可以亲身感受的成长历程。薛老师的分享让学生们对科幻游戏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少学生也在探讨自己喜欢的游戏是否也符合这一理论框架。

此次双师课堂的成功举办,不仅是蓬莱科幻学院(云端剧本杀学院)在通识课程教学创新上的一次有益尝试,更彰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将经典的“三个世界”与电影、剧本杀、游戏等学生喜爱的艺术形式相结合,教师们既打破了传统理论课的壁垒——让知识变得生动、可感、可参与,而且学生们在积极互动中也深化了对科幻相关理论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们今后对于科幻课程以及科幻创作的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