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 日,在《中国哲学智慧》课堂上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跨学科对话”,通识教学部哲学教师孟迪与心理学教师张凯慧携手开展双师课堂,以“情绪调控”为主题,从儒家哲学与现代心理学双重视角,为学生带来一堂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趣味的教学盛宴,让情绪管理知识真正走进学生日常生活。

课堂伊始,孟迪老师以《论语》为切入点,围绕孔子“四十而不惑”的人生境界展开解读,‘不惑’不仅是对世事的通透,更是对自身情绪的掌控力。孟迪老师结合《论语》中的经典案例,细致剖析了孔子面对困境时“不迁怒、不贰过”的情绪调节智慧。通过梳理孔子的“修身养性”的具体方法,让学生明白情绪调节并非压抑自我,而是在理解情绪本质的基础上,实现内心的平和与理性,为课堂奠定了深厚的理论根基。
随后,张凯慧老师则以生动的互动形式,将现代心理学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实践体验。她精心设计“情绪编织”小游戏:让每位学生在卡片上写下近期的情绪关键词(如“焦虑”“开心”“烦躁”),再通过随机组队,用彩线将卡片串联成“情绪网”,并分享卡片背后的故事。当看到大家的‘情绪网’交织在一起,很多同学发现自己的烦恼并非个例。张凯慧老师在引导中解释,游戏旨在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情绪的多样性与关联性,进而学习心理学的情绪调节技巧。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分享,在交流中逐渐掌握识别情绪、疏导情绪的实用方法,现场氛围热烈而温馨。

本次双师课堂以哲学与心理学的深度融合为核心设计思路,为学生搭建了 “理论认知 —实践应用—自我反思” 的完整学习闭环。这种 “理论打底、实践赋能” 的模式,不仅帮助学生在跨学科知识碰撞中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养,更让他们学会用理性思维分析问题、用科学方法调节心态,最终以更从容、积极的状态应对学习中的挑战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真正实现通识教育 “为人生奠基” 的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