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园地当前位置: 首页 >  通识教学部 >  师生园地 >  信息正文

【泰山通识双师教学】第50期:跨学科碰撞中的"理想课堂"新实践

时间:2025-05-15 09:53:46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谁在讲述?跨媒介视角下的人称叙事

5月6日,创意写作学院的包鑫老师和艺术传媒学院的马群老师围绕“故事-视角”展开跨学科双师教学,聚焦创意写作与影视制作领域中视角选择对故事呈现的重要性。包鑫教师从文学理论角度,解析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等不同叙事视角的特点与情感代入效果;马群教师通过经典电影案例,剖析镜头语言、剪辑手法如何强化视角表达。课程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辩论研讨等多元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视角是构建故事、引导观众情感的核心要素,帮助学生掌握根据不同媒介特性选择适配视角的能力,打通文字创作与影视改编的思维壁垒。

跨学科课堂解码《流浪地球》环境叙事

5月7日在万画影城4号厅,电影评论中心教师于子晨与通识教学部教师李群群就科幻小说《流浪地球》之中的环境设定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双师授课。两位老师围绕围绕科幻小说《流浪地球》,引导学生感知 “太阳灾变” 后的未来世界图景。教师先带领学生阅读小说,体会文学语言对世界环境的描绘;再借助视频事例,讲解太阳相关知识,探讨未来自然环境的可能性。过程中,师生还围绕 “科幻作品为何总详细描述未来自然环境” 展开深入思考,并通过想象,分享各自心中的 “未来图景”。教学过程之中采用 “想象力与故事性” 讨论,让学生明确文学与电影语言特点,感受其感染力与表现力,同时理解科幻影片中 “未来图景” 呈现的意义,助力学生深入把握两种艺术形式的关系。

叙述性诡计在电影和剧本游戏中的应用

5月12日,云端剧本杀学院孙豪浩邀请电影评论中心李喆老师进行双师课堂,让同学们亲身体会剧本杀叙诡的独特魅力。

孙老师以《年轮》《猫岛循环谋杀案》等经典剧本作品为切入点,向同学解读了叙述性诡计中时间诡计和身份诡计的应用。李老师以这两种叙诡手法为例,向大家讲解了电影《嫌疑人X献身》中的三重推理、双线叙事、完美逻辑的闭环。两位老师以影视作品《风声》和剧本作品《红豆》为题材向同学们进一步诠释了叙述性诡计在“家国”类型作品中的应用,将叙事诡计升华为信仰的传递。这种信仰不仅仅是“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还是“国而忘家”的精神实质,更是当代大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的爱国情怀。

本节课培养了学生跳出思维舒适圈、辩证思考的能力,加深了他们对“红色精神”的理解和感悟,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拓展了学生们情感表达、探索真相的渠道,实现了跨学科教学的良好创新。

“冰与火之歌”:东北经济振兴到底靠谁?

5月12日,2教214教室化身东北经济振兴的思辨场,经济学与新闻传播学展开学科对话。李潇潇老师与孙以雪老师创新采用“沉浸式互动+情景模拟+案例解码”教学模式,带领学生深度剖析区域经济转型困局。两位老师用“逛东北”“开盲盒”等游戏互动,将鞍钢老工业基地发展疲软、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热搜不断、东北雨姐“塌房”等案例引入课堂,论证短期流量红利与长期产业升级平衡问题。跨学科研讨最终形成共识:东北振兴需构建“传统—新兴”产业共生系统,既要激活老工业基地的“数字基因”,也要为网红经济注入实体支撑。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