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园地当前位置: 首页 >  通识教学部 >  师生园地 >  信息正文

【泰山通识双师教学】第49期:当AI预言撞上内心召唤:这场“人机对话”破解职业迷局

时间:2025-05-14 09:31:22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AI算法判定我适合做会计师,可我的梦想是成为服装设计师——究竟该服从数据还是追随本心?”在AI深度介入职业规划的今天,这样的灵魂拷问正成为Z世代的集体困惑。5月12日,通识教学部张凯慧与高姣姣两位老师在J1-219打造了一场特殊的“人机辩论”,通过“心理学×人工智能”的跨界对话,为学子解构AI时代的职业选择密码。

沉浸式测评:解锁职业选择的“双轨密码”

课程伊始,高姣姣老师从人工智能的角度切入,以麦肯锡“2030年8亿岗位变革”数据为引,对比中国十大行业需求变化图,揭示AI时代的职业世界变化之快,引导学生思考在AI时代我们该选择职业。她带领学生通过AI生成工具获取职业推荐,数据分析师、会计师等岗位跃然屏幕。“AI的推荐与我内心向往完全不符”多名同学面对推荐结果陷入沉思。

张凯慧老师随即引入“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带领学生层层拆解职业选择的底层逻辑,将学生拉入一场关于“自我真相”的探索中。“霍兰德测验不是命运的判决书,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你潜意识中渴望被点燃的职业火花。”张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穿透表象深入学生潜意识的职业图谱,引导学生从混沌的自我想象中提炼出职业意向,实现人格特质与未来发展的精准共振。

undefined

跨学科对话:职业选择的“动态方程式”

但当AI推荐与心理测评冲突时,听谁的?“霍兰德测验揭示的是内在驱动,它是职业幸福感的‘不变量’。”“AI提供的是环境变量,忽视趋势可能被时代淘汰。”两位老师指出:职业选择=人格特质×AI趋势分析,并分享AI时代必须具备的硬技能(数据素养、提示工程)与软实力(批判性思维、跨界整合)等核心能力。

当大屏亮起“用心理学认识自己,用AI认识世界”的结语,这场跨学科思想碰撞,最终在雷鸣般的掌声中落下帷幕。课程结束后,超过60%的学生调整了职业规划,但100%的参与者达成了新共识:AI不断改写着职业规则,但真正的竞争力,不是与AI赛跑,而是让我们与技术共舞。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