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023年10月21日,《泰山石文化》通识课教师带领学生赴泰山石敢当文博馆、岱庙等地开展课程实践教学,旨在促进学生深度理解泰山石文化,促进通识教育理念有效落地,在依托第一课堂的教学之外,逐步打破“有形围墙”,将课堂讲授与实践相结合。任课教师李群群、赵国靖,以及本学期修读通识课“泰山石文化”的25名学生参加了本次课程实践教学活动。
“第一节课”,师生一行来到了泰山石敢当文博馆。李群群老师从泰山石敢当的历史渊源到表现形式再到现今的功能作用一一向同学们做出了讲解。师生围绕泰山石敢当石碑,就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展开了讨论。
此外,馆内的工作人员向师生讲解了泰山石敢当文博馆的创办历程。工作人员讲到:“泰山民俗博物馆自创立以来,都是公益性,免费向大众开放,我们每年的接待量大概有十四五万人。馆藏有大汶口文化,信仰民俗,餐饮民俗,建筑民俗,民间乐器,书画,灵石崇拜等一系列难得一见的民间国宝。卢宏刚对泰山石敢当文化研究颇深,自己也痴迷于石敢当的找寻,常常因为一块石敢当几天睡不着觉,甚至前往世界各地去高价回收。”同学们对馆长卢宏刚先生的事迹非常赞叹。
“第二节课”,师生一行来到了泰山石文化最集中的地方——岱庙。李群群、赵国靖两位老师带领学生参观了岱庙著名的石碑、古建筑、古树木等,针对课堂中的理论知识重新进行了讲解,让同学们亲临其境地“触摸”到历史。随后,同学们根据分组,找寻自己小组负责的景点,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讲解和讨论。
岱庙,始建于汉代,是中国古代帝王供奉泰山神灵,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岱庙的主体建筑是天贶殿,创建于宋代,采用中国古代建筑最高规格营造,为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式建筑之一。殿内大型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是我国现存道教壁画的上乘之作,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岱庙碑碣林立,现存自秦汉以来的历代碑碣石刻211通,素有“岱庙碑林”之称。岱庙内古木参天,有古树名木200余株,其中“汉柏”、“唐槐”最为著名。
实践课结束后,同学们认真完成了观后感:
很荣幸能与老师们同学们一起参观岱庙与泰山石敢当文博馆。在此次参观中,我们了解到泰山石敢当这个中国传统习俗,这是中国独具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有鲜明的地域性,也有广泛的民族性。在泰安这一地区称为“保护神‘”。我们在泰山石敢当文博馆下车,刚进去就被泰山石所震撼。石头站在台子上,透露出一股威严,所深深的被泰山石庞大的气场顶礼膜拜。展示牌上“中华大地蔚然成风”让我们了解到泰山石的许许多多故事。仿佛在和我们诉说它们当年英勇的事迹。
——周荣
下一站我们到达了岱庙,这次我们是分组行动,我们五个小伙伴选择了泰山石敢当作为考察作业。我们一开始并没有急着去寻找泰山石敢当,先在岱庙逛了一圈,我看到了手绣的入党誓词,感受到了先辈们为新中国做出的伟大努力。也看到了泰山神启跸回銮图,他是宋真宗封禅泰山泰山的场景,这个壁画让我看到了那个时期的人物是什么样子的,在这个大殿里我还看到了一个美女姐姐给外国友人讲述中国故事,我感到了中国文化的无尽魅力。然后在泰山石敢当那里我看到了马来西亚的好多人,听到其中一个人说点石成金,我知道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开始在世界各地传播。我只想说我们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多去祖国大好河山走一走,逛一逛。
——张雨欣
泰山石文化课程让我了解了到了有关泰山的神奇文化,也感受到了泰安市人民独特的文化信仰。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只是让我对泰山石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而考察活动让我对泰山石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不同地区有着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区的人们,也能拓展我们的认知领域。对于大学生来说,考察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可以提升我们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也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我们在这次的岱庙考察中分成几个小组去寻找不同的文物,我所在的小组负责寻找泰山石敢当。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团结合作,分工明确,最终圆满完成任务。通过这次考察,我们了解到了泰山石敢当的许多典故,甚是奇特。普通的石头上被古人灵巧的双手刻上了狮虎兽头,文字等,这样便赋予了石头神力一般,把它们放于房屋外墙的角落,便可抵挡鬼怪,保家人平安,也被人们视为祛病、驱邪、祈福的“护身符”。
——董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