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第22期“泰山沙龙”在敢当书院201室举行。孙惠老师以《向上生长,向下扎根》为题,结合《从小说到电影》团队在第五届山东省普通高校教学创新大赛的“得”与“失”,分享了具备实操性的备赛指南,电影评论中心刘晨主任主持。

历经五届沉淀,教学创新大赛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风向标。相较于其他A类赛事,其不仅聚焦教师教学水平,更着重考察教师科研能力与教学改革逻辑的深度融合与创新成果呈现。孙惠老师围绕2018年教育部“四新建设”、2020年课程思政指导纲要、2023年校园浸润美育育人等关键政策,深入解读备战教学创新大赛的政策理论依据,把握政策导向是破题关键,唯有精准对接国家教育改革方向,将政策要求切实融入教学创新实践,才能在大赛中脱颖而出。
教学创新大赛采用“线上实录+创新报告”(权重60%)与现场汇报(权重40%)的双轨赛制,让备赛从材料筹备到实战展示的每个环节都不容小觑。孙惠老师结合团队备赛过程的经历,深入复盘经验与教训,提出从“精准学情”与“特色创新”寻求突围之道。
备赛过程中,4000字的创新报告是重中之重,需要构建“问题发现-策略设计-实践验证-成效推广”的逻辑闭环,而精准的学情分析则是教学创新的根基。孙惠老师结合自身经验,从学生视角和数据支撑入手,分享了教学团队通过细致的问卷调研,敏锐锁定学生“年均阅读量低”、“实践能力弱”等真实痛点,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以“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系列创新举措,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因材施教。
课堂实录环节,既要呈现完整的教学设计,还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为争取更好的录课效果,技术保障也同样重要,孙惠老师分享了录制过程中遭遇设备故障、网络中断等突发状况的解决办法,提醒各位老师,务必提前制定预案与准备备用录制方案。
现场赛中,包括12分钟的现场汇报和8分钟的问答,ppt制作中要兼顾美观性、逻辑性、立体性;在汇报中,要考虑故事化开场、精准控时、亮点聚焦;内容上,避免夸大其词,在课程内容、方法、环境、评价四大维度中实现至少三项突破,并且要用实实在在、可验证的学生成果来证明教学创新的成效。
备赛的过程,是一场“整合-打碎-重塑”的艰难淬炼,团队协作则是从坎坷走向突破的基石。孙惠老师最后总结,单打独斗在这场竞赛中难以成功,只有凝聚领导支持、同事协作、专家指导的团队力量,才能形成强大的竞争力。通识教学部刘会主任以赛事成果印证团队协作的价值:“若说去年《生活中的经济学》荣获教学赛三等奖是偶然,今年《从小说到电影》的再次获奖则是必然。”这份成绩背后,是通识教学团队深耕细作、协同奋进的生动注脚。
在教学创新的沃土上,高校教师既要仰望政策星空,实现“向上生长”;更要扎根学情与实践,做到“向下扎根”,立足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对于民办院校教师而言,唯有提早布局、深耕课堂、凝练特色、借力团队,才能在教学竞技场中赢得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持续书写民办教育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