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通识教育质量,打磨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改革,9月25日至26日,我校通识教学部特别邀请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潘迎春教授来我校指导工作。
9月25日上午,潘教授分别听取了历史哲学教研室《欧洲文明的现代历程》课程组全体教师、《世界史》课程组教师代表侯宁、《泰山石文化》课程组教师代表代表李群群等说课。下午与老师们一起研讨了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通识教学部主任刘会、远景学院执行院长牛志萍、历史哲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
李金铭老师就《伯罗奔尼撒战争》说课,讲述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发展脉络,引导同学们梳理正确的唯物史观。以雅典和伯罗奔尼撒同盟哪方会赢为问题导入。重点对比两方的政治制度、军事力量,分析战争的背景和原因、雅典失败的原因。
潘教授认为课程思路非常清晰。但是课时安排有待斟酌,要考虑整个欧洲文明的历程,用更宏观的眼光看待课程各部分,不用太过于详解战争的细节、雅典失败的原因。可以对雅典政治制度、修昔底德陷阱做重点介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西方会有修昔底德陷阱等问题。
冯梦龙老师讲述了课程的总体思路,即按照国家建构、法治建构、责任政府建构的理论框架分析欧洲文明最早完成现代化的过程和原因,并在讲述中与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奥斯曼帝国等进行对比。潘教授对理论分析给予肯定,但是指出作为历史课程,主体应按照历史的主要线索、史实、分析方法来讲,理论可以贯穿其中,用理论来分析史实。
侯宁老师节选世界史的《法国史》其中两小节进行说课。从一战二战法国的装甲武器的发展特点,AMX-30坦克的诞生为切入点,探讨法国装甲武器设计思路的社会根源。从法国武器的防御性特点,追溯其人口增速下降的原因,进而上溯到拿破仑法典关于财产继承规定对人口的影响。在导入上,侯老师以年轻人喜爱的游戏《坦克世界》、《少女装备》等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引向对武器设计的思考,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其背后的历史原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历史的分析方法。
潘教授认为课程设计角度新颖有趣、能够引发学生思考。但是作为法国史来讲不够全面,应先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让学生有个全面的认识。关于武器设计和拿破仑法典的关系,可以在对历史有概况的了解后做一个专题探讨。对于坦克设计原因的追溯,只讲人口原因显得局限,可以开放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
李群群老师介绍了《泰山石文化》课程的总体框架和教学内容,包括泰山概况、泰山信仰的演变、泰山文化漫游、石敢当文化等,介绍了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如带领学生参观石敢当博物馆、收集好看的石头,与学校非物质文化中心合作教学生制作石敢当拓片等。李老师还就课程通俗性强、应如何增加理论性的问题向潘教授请教。
潘教师表示本课程很有地域特点,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和热爱地方文化,也能增加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作为精品课程打造。关于课程深度,潘教授指出课程内容不能过于通俗,要让学生有轻度的不舒适感,一些网络上能查到、学生自己能看明白的适当简略,引导大家自主学习。可以打开思路,归纳泰山石文化和其他地方石文化的共同点,形成一些关于美学、鉴赏等方面的共性理论,让学生今后遇到类似的文化或者其他地方的石头,也懂得如何分析和鉴赏。
下午,潘教授对《欧洲文明的现代历程》教学大纲进行了指导。课程组教师就如何对漫长的欧洲文明的历史如何取舍、重点如何安排向潘教授请教,并按照章节逐一讨论。潘教授指出,讲古代历史的时候,应时时刻刻想到现在,学习古代是为了分析现代,这种能力是从网络和书本中看不到的。比如古代戏剧对今天的戏剧、电影等的影响,希腊文化对现代西方文化和全球的影响,希腊政治制度对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影响,罗马法对今天西方大陆法系的影响及罗马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对比等。教学大纲的比重分配、需要注意的点做了细致、深入的指导。同时,对如何体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不能单纯讲述,还要通过展示文艺复兴时期和中世纪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从单纯关注神的呆板艺术,到充满生活气息和人类情感的艺术风格转变,让学生更直观的体会到人文精神的兴起。
研讨后,潘教授还分享了她在教学中整理的照片、地图等资料,指导大家使用微助教等教学平台丰富教学方式。
9月26日上午,潘教授走进课堂,对课程进行了现场指导。对李金铭老师的课,潘教授肯定其课程思路清晰、PPT制作精美切实,建议围绕本节课的主要目标调整详略,部分历史细节可适当删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对冯梦龙老师的课程,潘教授指出,前面理论部分的讲解,课堂氛围略显沉闷,讲案例的部分表现相对较好,需要对理论和案例的穿插设计加以调整,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
通过本次学习与交流,教师们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争论在潘教授细致、深入的指导下得到了有效解答,一些过去没注意到的问题,被发现并及时调整,并为大家打开了教学设计思路,完善了教学方法,为历史哲学教研室课程建设再上新台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撰稿:赵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