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园地当前位置: 首页 >  通识教学部 >  师生园地 >  信息正文

【双师课堂】传统文化中的伦理哲思——双师联动赋予哲思课堂的生动价值

时间:2024-12-04 09:06:12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日常生活、社会环境、生死存亡、人际交往、国际形势等话题作为生命科学中的重要伦理问题,通过传统课堂的形式并不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无法影响学生的现实认知。此类议题需要通过辩证的、生动的形式融入课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感受世界的敏锐性。因此,“双师课堂”的辩证性与“传统文化”的生动性能够将伦理议题多样展现,契合哲思课堂的创新需求。

2024年12月2日,通识教学部周雨童老师协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汪二董老师,借助双师课堂的形式,以传统文化视角,创新设计《生命科学中的伦理》,呈现了一场充满哲思、生动有趣的课堂。

本次课堂通过“家·文化·成长”“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中的伦理哲思”“当今社会现象与问题”“传统伦理哲思的当代价值”四个部分展开,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社会环境与国家成长,融入社会案例、理论哲思,带领同学畅游传统文化各表现形式的伦理哲思,倡导学生感知艺术、哲思人生,呈现以下三个亮点。

其一,师生互动,在故事倾诉中呈现家庭文化与成长的重要性。在第一部分中,汪二董、周雨童两位老师首先倾诉了自己家庭的成长氛围与成长故事,并分析鲁中地区家堂信仰、电视剧《家有儿女》两种家庭文化对个人的成长,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在家庭成长中的问题与优势。本环节中,学生纷纷展现自己的成长故事,回顾家庭因素与传统文化因素对个人成长的塑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熟悉,进一步倡导学生思考传统优秀文化对于家庭塑造的重要价值。

其二,艺术鉴赏,在洞察创作背景中感知传统文化的科学元素。第二环节,两位老师以自身学术背景出发,分享自己所研究传统艺术领域的传统文化因素,带领学生欣赏剪纸、木版年画、皮影戏、传统小说、传统建筑、传统民俗等艺术形式。同学们在艺术欣赏中了解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并主动思考传统文化存在不科学的伦理或道德,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其三,哲思升华,在解析社会问题中探寻传统伦理的当代价值。第三部分,汪二董老师分享了自己所关注的两个社会事件,周雨童老师带领学生思考网红“羊毛月吐槽大学生就业形势差”的最新事件,倡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与事件。最后,两位老师分别论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西方传播变迁与“王母池”蕴含的重视人民价值。课堂最后通过学生分析周围生活问题,进一步探寻传统文化中的科学解决思路,真切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本次《生命科学中的伦理》课堂通过将“双师课堂”的辩证性与“传统文化”的生动性将伦理议题多样展现,希望同学们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积极、智慧元素,有信仰、有文化、会生活,做一辈子健康、喜乐、可爱的人。

作为通识课程的授课教师,我们课后也收到了学生的真情流露与拓展思考,真是十分感动的。一次“双师联动”,将课程延伸至生活之中,带给我们更加贴近人生的哲学思考。

学生感悟:

今天是我第一次参与双师课堂,周雨童、汪二董两位老师互相配合、相互补充的形式真的非常新奇,特别能引发我们思考。尤其是两位老师“采访式”的形式倾诉她们的故事让我们感觉非常亲切,相互“质问”的形式对同一问题多个方面辩证思考让我们的思路发散。而且,两位老师的学习背景也让我们倍感新奇,艺术的魅力真是不可言喻。总之,今天真是一堂新奇且“费脑子”的伦理课堂。

——淬炼商学院 大数据与审计(专)24-3 赵硕

记得之前在上周雨童老师的课的时候,老师主张我们关注自身、关注周围人、关注社会,其实我是一知半解的。通过欣赏这些多样形式的艺术作品,我才发现,原来传统伦理思想与道德价值竟蕴含在其中。民间艺术与传统道德思想相辅相成,呈现出民间育人的模式,非常通俗易懂。今天,我们面临很多社会问题或者是压力,其实都可以从传统文化中科学的伦理哲思寻求帮助,这也是我上课最大的思考——多多寻找历史的帮助。

——行政管理学院 法律事务(专)23-1 从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