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革新的澎湃浪潮中,双师教学以丰富视角拓宽知识边界;精准把握学生个体差异,凭借多元教学策略激发潜能;深度串联不同学科,塑造综合性学习场景,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全方位推动学生发展,故而备受教育界瞩目。2024 年 12 月 4 日下午,由学校通识教育委员会主办,远景学院承办的泰山沙龙第16期 “双师教学沙龙・世界咖啡” 活动在新言书院 114 教室热烈举行,来自通识教学部、远景学院、创意写作学院、电影评论中心、蓬莱科幻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云端剧本杀学院等多个教学单位的一线教师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双师教学模式的发展之路。

活动伊始,远景学院王乐传老师详细阐述了活动背景、目的及流程,使大家对活动有了清晰认知。同时,王老师着重强调了双师教学的重要意义,积极鼓励教师们踊跃分享经验与见解,为活动营造了热烈的氛围。

紧接着,世界咖啡讨论环节正式开启。参与者随机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 - 5 人,由桌主引导展开讨论。第一轮围绕 “双师教学实践中的优势与经验” 展开,老师们纷纷畅所欲言。例如,在某堂跨学科课程中,一位擅长理论讲解的老师与一位注重实践操作的老师默契配合,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知识原理,还能熟练掌握实际应用技巧,充分体现了双师教学能让学生接触到更丰富知识和多样教学风格的优势。还有老师分享在非遗课程中,校内教师与校外非遗传承人携手授课,为学生带来了更直观、更深入的学习体验,彰显了双师协作对拓展教学资源的积极作用。现场讨论气氛高涨,老师们各抒己见,思维的火花激烈碰撞。

随后,远景学院李子一老师主持换组交流,新小组围绕“双师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展开深入探讨。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进度与方法统一,学科融入点选择,以及学生学习成效提升等问题成为讨论焦点。比如,不同专业出身的教师因学术背景、教学惯性各异,致使教学进度参差不齐、方法难以契合,而在教学内容梳理时,规避重复冗余、精准凸显核心要点也让老师们绞尽脑汁,并且如何规避陷入重形式而轻内容的误区,成为亟待攻克的难题。不过,面对这些难题,大家积极思考,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如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共同制定详细教学大纲等,展现出教师们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和决心。

在第三轮讨论环节,参与者们依循安排再次进行换组,全身心投入对 “双师教学未来路径”的深度探索之中。老师们充分汲取前两轮讨论所积累的丰富成果,在技术支持和教学理念创新两大关键领域积极谋划,提出一系列极具前瞻性与可行性的构想。于技术支持层面,教师们建议引入虚拟教室技术,借助高清视频流、实时互动白板等功能,模拟真实课堂环境,实现远程授课的无缝对接;更有甚者提出利用 AI 虚拟形象助力双师教学,打造高度拟人化、具备专业学科知识的智能助教,辅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实时解答学生疑问。此类技术创新将彻底打破地域限制,跨越千山万水,使不同地区的优秀教师能够同处“一室”协同授课,极大丰富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理念创新范畴,“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理念成为共识。教师们倡导深度洞察学生兴趣爱好、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等个体特质,运用大数据分析与学习路径规划技术,为每位学生精心定制专属教学内容与学习进度计划。从课程内容筛选、教学方法适配到评价体系构建,全方位围绕学生需求展开,确保教学过程紧密贴合学生成长节奏,充分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为双师教学模式在未来教育竞争中赢得核心优势,引领教育迈向精准化、个性化的新时代。
成果汇报环节,各小组组长将讨论结果有序张贴于墙,继而开启系统且详实的讲解展示之旅。各桌代表向全体人员详细阐述小组讨论的亮点、共识和建议。总结内容全面涵盖了双师教学模式的优势,如资源整合优势显著、教学方式多元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同时也直面面临的挑战,包括师资协调困难、技术应用存在障碍等;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策略,如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学能力、完善教学管理优化教学流程等,为双师教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活动步入尾声之际,通识教学部刘会主任对讨论成果进行了精彩点评。刘主任充分肯定了教师们的积极参与和深度思考,指出双师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间紧密合作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有机结合,强调未来教育创新应高度关注学生需求与教师协同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双师教学模式的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此次活动凭借世界咖啡讨论形式,成功打造出一个活力四溢、多元共融的交流平台。在这一平台上,教师们分享见解、碰撞思想,教学理念与实践经验得以深度交融。由此,教师们对双师教学模式的认知范畴不断拓宽,无论是教学资源的巧妙调配、教学流程的精心规划,还是教学效果的精准评估,皆收获全新思路与有效策略。展望未来,双师教学凭借其独特优势与创新潜能,必将成为推动教育革新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