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园地当前位置: 首页 >  通识教学部 >  师生园地 >  信息正文

【双师课堂】绘就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绮丽画卷

时间:2024-12-10 09:05:06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人文主义精神不仅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更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为了引导学生们深入认识人文主义精神的重要性,12月6日上午,通识教学部的李金铭老师与电影评论中心的蔡雨涵老师携手,在《欧洲文明的现代历程》课堂上开展了一场双师授课。

李金铭老师通过展示文艺复兴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们穿越回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一个政治动荡与机遇并存的时代。艺术家们不再局限于宗教或神话的题材,而是将焦点转向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通过描绘他们的外貌、情感和内心世界,展现人性的复杂多样。李老师深入剖析了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点,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追求自由、平等与博爱。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它打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李老师指出:戏剧,作为文艺复兴时期另一重要艺术形式,不仅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是人文主义思想传播的生动载体。通过戏剧的演绎,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情感纠葛以及对自由、平等的渴望,从而在心灵深处与人文主义精神产生共鸣。、

蔡雨涵老师以其独特的戏剧艺术视角,将人文主义精神与戏剧艺术相结合。她以《哈姆雷特》为例,作为深入剖析人文主义精神的切入点。引领学生们深入哈姆雷特的内心世界,体验这位丹麦王子在自由、平等、博爱理念上的不懈追求,以及对人性多面性的深刻剖析。蔡老师通过戏剧片段播放,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哈姆雷特》的舞台魅力。她讲解了哈姆雷特角色的复杂性,特别是他在面对父王被谋杀、母亲迅速改嫁、国家政权摇摇欲坠这一系列家庭与国家双重悲剧时的内心挣扎。哈姆雷特的行为与决策,无一不体现出他对正义的坚守、对真相的渴望,以及对人性善恶交织的深刻认识。

蔡老师将焦点聚焦于哈姆雷特那段震撼人心的独白:“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她邀请学生们分组讨论,哈姆雷特为何会在如此绝望的境地中发出这样的呐喊?这背后是对生命本质的质疑,还是对个体存在价值的深刻反思?学生们在热烈的讨论中,逐渐理解到,这句话不仅是对哈姆雷特个人命运的写照,更是对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哲学拷问,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度探索。

蔡老师进一步引入了历史剧《亨利四世》,李金铭老师对其补充解读,强调亨利四世的成长历程是对人性复杂性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人文主义精神中追求进步与完善的诠释。

通过今天的课程,学生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背景与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还通过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多样,并思考了如何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智慧、有勇气的人。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中,学生们看到了对人性主题的深刻探讨,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与丑陋,并思考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与挑战。学生们能够以更加宽容、理解、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他人和自己,用智慧和勇气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