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下午,在一教502的创意写作课堂上,创意写作学院的孙秀芳老师和通识教学部的侯宁老师带同学们穿过历史,走进文学,开展了一次随波涛起伏的航船般的“双师课”。

孙秀芳老师点明课堂的主题是“如何书写人物的命运?”孙秀芳老师以《战争与和平》中安德烈公爵的命运为例,展示人物命运的起伏变化和书写方法。
同学们十分好奇《战争与和平》中的战争背景与战争场面,侯宁老师自然生动地向同学们讲解了拿破仑战争的由来与细节,并重点介绍了影响安德烈公爵人生与命运的奥斯特莱茨战役和波罗底诺战役。
“1805年12月,是拿破仑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法国对抗奥地利和俄罗斯帝国的军队,拿破仑取得了重大胜利。”侯宁老师讲到。“就是在这场战役中,安德烈公爵受伤后,看着天空有了深刻的思考,后来陷入了迷茫与空虚。”孙秀芳老师接着说。
“1812年,拿破仑率领大军入侵俄国,这是一场灾难性的军事行动。由于补给线过长和俄国的寒冬,法军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侯宁老师再次提到。“在这场战役中,安德烈公爵牺牲,他的命运表面上是个悲剧,却实现了精神上的圆满。”孙秀芳老师接着说。
除了战争,两位老师也提到了,在和平时期,鲍尔康斯、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库拉金四个家族的贵族青年间的爱恨情仇,安德烈公爵在短暂和平时期的爱情出现与失落。
两位老师用和平与战争交替的方式,交代了安德烈公爵的命运,让同学们阅读了《战争与和平》中的文字,了解了人物命运的变化,从而给出“故事=目标+阻碍+行动+结局”的讲故事方法,并让同学们分组做了讲故事练习。
同学们对侯宁老师讲的“俄罗斯哥萨克骑兵的马戴着防滑马蹄铁”的历史细节颇感兴趣,对《战争与和平》中的人物情感描写也很喜欢。同学们提了一些关于拿破仑战争和俄罗斯保卫战问题,侯宁老师生动幽默地一一给与答复。
“历史是树干,文学是枝叶。”孙秀芳老师说,“我们知道历史上发生了什么,却无法看到细节,文学填补了这个空白,文学创作就像把枝叶放回树干,让历史之树更加完整、丰满,人物命运的书写也是在完成这件事。”
“双师课”上同学们笑声不断,如在海上看景色,了解了这个世界,也更懂了自己的心。同学们感到在历史学习与文学的人物塑造方面都很有收获。